如果回到2012年之前,告诉当时的中国军迷,中国在13年以后,已经拥有了三艘航空母舰(两艘现役,一艘接近服役),或许再怎么大胆的军迷都会难以置信。
而到了现在,中国不仅真的拥有了三艘航母,而且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还直接采用了最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。
(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)
甚至当下有传言称,中国的航母也在“下饺子”,并且还在着手新造两艘航母。倘若此传言属实,那么中国或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“五航母国家”。
这不禁令人思索,中国持续建造航母,背后究竟有何深意?其实原因很简单,就是为了维护国家领海和领土完整,保护海外利益不受侵犯。
(福建舰航母)
01航母是保证国家不受侵害的重要前提
“落后就要挨打”,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,军事实力永远都是一个国家坚不可摧的有力保障。
很多人都知道,在2016年中美舰队对峙期间,时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哈里斯上将,竟在未向美国国防部请示的情况下,违规命令下级部队用火控雷达照射中国军舰。
(哈里斯)
要知道,火控雷达一旦开启,几乎就是指名道姓地告诉对方“我要动手”,完全可以被视为战争即将打响的前奏。
所幸,美军下级部队并未盲目执行这一命令,而是转而向国防部请示,果断拒绝了哈里斯上将的违规操作,这才避免了一场大祸的降临。
由此足以窥见,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局势是何等危急。若不是美军舰长和美国国防部保持了足够的理智,中美之间或许早已战火纷飞。
而美军之所以保持理智,就是因为中国的军事实力。如果不是当时中国海军实力已有足够发展,美军断不会如此息事宁人,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周边环境随时有可能爆发冲突,绝不是说说而已。
尤其是现在,根据公开资料可以得知,美国已经将大量海军力量部署在中国周边海域,包括多支航母战斗群、两栖攻击舰编队以及核潜艇部队在印太地区虎视眈眈,形成了对中国近海的常态化军事威慑,中国的国防安全,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海上。
可偏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经济重心也侧重于沿海一侧,仅仅是南海沿岸的广东省,就在2024年的时候,给国家贡献了14.16万亿元的GDP,占全国经济的10.8%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怎能不强化海军建设呢?
而海军的核心作战单元,正是航母战斗群。它以移动的“海上机场”为核心,搭载数十架舰载机、数艘护航舰艇,能在远离本土的海域建立半径上千公里的防御圈,执行制空、制海任务,确保本土不受外来海上袭击,完美实现“御敌于国门之外”。
站在国土安全的角度来说,中国也确实需要航空母舰这种武器,来保证自己的近海,以及沿海本土的安全。
(中国海军航母编队)
02保护海上生命线
当然,海军部队存在的意义,不仅仅是保护本土这么简单,它还肩负着突破海上封锁,保护本国海外生命线的重任。
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,中国在诸多工业原材料领域,依赖国外的进口。一旦海上通道被封锁,国内正常的生产秩序将被打乱,后果不堪设想。
(中国工业发展严重依赖外贸)
就比如说能源方面,很多人都知道,国内能源有76%以上依赖进口,这些进口能源大部分来自于中东,从中东过印度洋,经过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之间的马六甲海峡,进入中国的南海,然后再从南海经海运进入中国沿海本土地区。
即使不走这条线路,能源从中东出发,也必须经过印度洋地区,再在巴基斯坦境内靠岸,从陆路进入中国内地。
这两条线路,都要经过印度洋。中国又和印度洋没有一寸土地接壤,在这种情况下,不依赖海军,又能依赖何种力量?
唯有海军的航母战斗群,能以“移动战略支点”的身份,远离本土长期作战,为中国的海上生命线撑起全天候、广覆盖的安全屏障。
而且,这个“移动战略支点”本身就集成了航母,补给舰,驱逐舰,护卫舰,舰载机,甚至潜艇在内的诸多作战单元,合成度极高,对周边配套设施的依赖程度有限,仅凭自身实力,就足以在远洋地区长时间单独执行任务,这对于中国维护自身海外生命线来说,无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。
03航母是驱动国家工业升级的“技术引擎”
第三点,就是推动国家工业技术升级。
要知道,航空母舰作为国之重器,集成了诸多的先进设备,在制造方面要求极高,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关联着数十个产业、上百个学科,需要数万家企业携手并肩、协同攻关,才能形成应有的生产能力。
这也难怪别人都说,建造一艘航空母舰,远非“大船 + 飞机”的简单组合,而是对一个国家工业体系与科技水平的“全面大考”。
(航母制造)
而要想完成这样的大考,就必须进行工业产能升级,要完善周边配套设施,建立一条覆盖钢铁、机械、电子、航空、材料等众多领域的“航母产业链”体系。
而这条产业链的建立,无疑又将带动国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,甚至有望成为国内制造业的新引擎。
这个引擎不单单只是军事领域,航母建造中积累的“大型模块化建造技术”,能够被应用于LNG运输船的建造,带来极大的经济效应。
舰载雷达的“信号处理技术”,经改造后能够应用于民用航空管制雷达,以提升空中交通的安全性与效率。
甚至航母上的“海水淡化技术”,也能在沿海城市和海岛推广,有效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。
(中国航母制造)
从这一点来看,航母建造进程就是推动国家工业由“低端制造”向“高端智造”跨越的征程,它的每一个成果都能切实转化为中国发展的动力。
所以,中国之所以发展航母,绝对不是一个偶然。它是中国应对外部安全威胁的“必然选择”,是保障海外生命线安全的“现实需要”,更是驱动国家工业升级的“战略举措”。
未来,随着更多航母的服役,中国不仅能更好地守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,更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,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“中国力量”。而这,正是中国持续建造航母的深层意义。
参考资料:
1、新民周刊《中国究竟需要几艘航母?》
2、国家国防工业科技局《非大国,难造航母》
3、中国新闻网《航空母舰是大国象征 必须靠综合国力来支撑》
#烽火瞭望团#举报/反馈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