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》终于迎来了第二季,站内评分高达9.2,口碑稳如磐石。如今,脱口秀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,竞争压力可想而知。
每位选手均是精英中的佼佼者,令人欣慰的是,在这些脱口秀演员中,越来越多的女性脱颖而出。曾经女选手如思文和杨笠等少之又少,然而她们作为先锋,面对各种争议与质疑,激励着更多女性走上了舞台。
更为重要的是,当女性登上这个舞台时,她们所讲述的内容不再只是个人故事。围绕着群体困境、性别压力和社会规范,有诸多话题待挖掘。因此,这一季才更新3期,便涌现出三位优秀的女性脱口秀演员,她们让我们感受到性别意识的醒悟和女性的力量。
展开剩余85%01
打破集体束缚,成为自己的榜样
脱口秀最珍贵之处在于无视性别与年龄,生活态度是快乐的源泉。令人印象深刻的女选手王小利,年已45岁。刚开始,许多观众可能以为她会吐槽家庭琐事,直到提到自己单身时,我们才意识到原来社会对我们的思想有着如此强烈的影响。
谁制定了超过40岁就一定要结婚生子的规则呢?王小利以行动颠覆了大众对大龄女性的刻板印象。她在舞台上探讨与身边朋友的异类感,而这个年龄总会被询问家庭话题。为了避免麻烦,她不得不虚构出丈夫和孩子的角色,这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婚姻状况的过度关注。
然而,生活并不必遵循标准模版。我要是能因为早起为孩子做饭而感到快乐,你又何妨因一觉睡到自然醒而满足呢?没有人知道45岁仍未结婚的人该过怎样的生活,我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反正无论我做什么,都是榜样。
什么是合群?什么是不合群?当女性逃离集体的束缚,才能够迎来灵魂的真正解放。
02
新时代女性,汹涌澎湃的力量
如果说王小利的反抗是从容而淡然的,那么王大刀和小帕的抗争则显得激烈而充满力量。首先说说王大刀。她在舞台上直视男观众,渴望看到对方脸上的“害怕”二字。实际上,我只在她的脸上看到了“勇敢”二字。
她从小就与众不同,为了迎合男友喜好变得优雅高冷,但这一过程让她倍感不适,也激发了她表达自我的渴望。“我不想失去自己的意见而感到羞耻,我想要歇斯底里。”作为女性,拒绝羞耻的表达权在于你自己。而鲁豫对她的点评也相当到位,指出在王大刀的表演中展现出两种不同的女性形态,没有一种是绝对正确的,因为这无需比较。
再看看小帕,这位从原生家庭伤痛中挣扎出来的女性,其幽默与犀利让人捧腹。她用生动的方式讲述父亲和七位后妈的故事,证明了悲剧孕育喜剧的内核。小帕不遗余力地调侃:“这个世界上未必有人爱我,但一定有人打过我。”她的话语讽刺了社会对男性的不当纵容,直言:“长大后才发现,整个社会都是我爹。”
这种表达并非以性别对立的方式争取关注,而是用幽默呈现内心的反抗。小帕的愤怒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弱者重塑世界的力量。
03
多元声音的世界:女性的觉醒可以有多种形式
不久前,杨笠因一番“男人,普通且自信”的吐槽遭受了众多谩骂和攻击,然而我们不去评价她性别分析的角度是否恰当。无可否认的是,她的发声揭露了中国社会数千年传统思想的丑陋面具,使女性面临的困境以及男性主导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。
对于女性而言,打破困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。鲁豫说得对,我们不是竞争者,而是同行者。经历了太久的分而治之,唯有团结方能改善处境。因此,愈来愈多的女性选择走上台前,分享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伤痛,探讨性别歧视的困扰,讲述她们从迷茫到坚定、从懦弱到勇敢的历程。
每位女脱口秀演员的视角虽各不相同,但最终都在表达一个主题——觉醒。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,也需要女性的声音。个人的力量虽单薄,但当一个个女性掌握话语权时,这个世界将会改变。
04
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》得以延续到第二季,依旧享有良好口碑,这并非没有原因。这档节目给予女性脱口秀演员一个揭露现实的表达平台,其价值非同小可。而我看到,节目中的男性嘉宾面对适当的“冒犯”并没有表现出不满,而是愿意从女性的视角思考问题,这也正是我们所渴望的情形。
在任何时刻,女性为自己和群体发声,并不意味着要压制男性。所谓的男女平等,指的是我们拥有同等的权利,值得被社会重视,而非相互踩踏。即便到今年,女性脱口秀演员的段子仍会引发争议,被贴上挑起性别对立的标签,但所有矛盾都是追求平等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考验。
我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站出来,为自己和女性发声。只要始终有人敢说,女性的力量必将被看见。
发布于:山东省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